教您如何打扫自己的器官,器官干净了才不生
今天我们继续看看胃和大肠的养生要点:
胃胃里有一种名为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菌,不干净的饮食是它的主要源头,全世界约50%的人胃部都有这种细菌繁殖。大部分胃癌、胃炎、胃溃疡患者体内都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大多数人感染后没有什么症状,但10%—15%的感染者会得胃溃疡。
检查胃是否需要打扫1疼痛。这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导致隐痛的原因很多,表现形式也复杂。病因包括受寒、气滞、血瘀等,表现形式有隐痛、刺痛、绞痛。
气胀。这也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脾胃运化失职,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胃内的气体不能及时、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导致气胀。
3食胀。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肠胃蠕动过慢,都会导致食胀。
4舌淡无味。道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导致脾虚,都会引起患者口不知味,无欲食
5口苦。这是肝胆受热产生的典型症状,是胆气上泛的表现。西医检查规类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6面色。胃病患者病史过长,面色容易萎黄、黯淡无光。
7舌苔颜色。正常的舌头,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光泽,有润泽,舌苔薄白。胃病初期,舌苔黄,口有异味,此为实证。时间久后,舌苔转白,便秘者舌质肥厚,疼痛者舌质有瘀斑。
8恶心呕吐。饮食失常、寒温不适引起的胃病,容易造成患者恶心呕吐。
9打嗝嗳气。跟情绪有关,或者因吵架、压力过大等导致的胃病患者容易有此症状。
10胸闷。以气不顺、滞留胸腔为特征,脾气暴躁者、情绪不佳者易得。
11噎膈。脾胃阴虚、或者寒湿困脾者易得。
1反酸烧心。这是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胃酸、泛酸、反酸、吐酸之分。胃热者有烧心感。
13乏力、四肢无力。久病体虚,常感觉乏力,不思动,四肢出现无力感。
14大便。阴虚、实热导致大便干结,如大便稀,则脾运化失常。
如何打扫胃中的垃圾1不熬夜,保持好心情。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时,会使胃酸分泌增多,会有反酸水、烧心、恶心等不适。此外,要少吃过甜、咸、辣、酸、冷、烫的食物。
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3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4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5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6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7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8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9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10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1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大肠肠道中栖息着数以亿计的细菌,比如,益生菌和致病菌等,前者的作用在于平衡各菌群,维持肠道健康。但如果饮食不规律,人体抵抗力下降,这些益生菌就会转变为致病菌,引起腹泻、胃溃疡等疾病。
尤其是大肠,本身就是一个很脏的器官。因为体内最终代谢的废物,也就是大便会进入大肠中。所以平时要非常注重大肠的“打扫”工作。
检查大肠是否需要打扫1经常打嗝、腹胀、放屁多而臭等现象。
出现腹泻、胃溃疡等肠胃疾病。
就是肠胃中的“脏东西”在作祟。
3面色晦暗、皮肤粗糙、毛孔扩张、痤疮、便秘等。
如何打扫大肠中的垃圾1最重要的是保持肠道通畅。比如,多吃苹果、香蕉等水果,主食不要过于精细,多吃粗粮;
外出旅游时,容易便秘,可以喝一点蜂蜜;
3工作压力大、久坐也会导致便秘,因此最好每天都运动一下,保持好心情。
4牛蒡汤。牛蒡根帮助肠胃新陈代谢,清理垃圾,是非常好的一款养胃清肠的食疗汤品。只需要半根牛蒡、一块猪肉,一起煲半个小时即可,加入胡萝卜效果更好。另外,喝白粥、猪血或者牛血汤,也都是比较有效的排毒方法,有利于消化吸收,利于肠胃蠕动。
5多喝水。茶疗也是很好的大肠养护方法。但也要适量,过多喝水会导致膀胱使用过度,出现问题。
五脏养生要诀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1寡欲,养心之道道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尤乘告诫人们,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医叙论》曰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
3节食,保养脾胃良方从现代养生说,尤氏的"节食"保养脾胃观符合科学饮食原则。专家们研究,长期饱食有四大危害
1、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可诱发许多严重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痛风等。所以,"肥而不寿,是百病之源"。
、使血液酸化,由于长期过食,体内代谢增加,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过多而使血液酸化,而酸化的血液可诱发许多疾病,所以,医学家们说"万病皆始于酸中毒"。
3、产生过多自由基。长期过食,尤其是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摄入过多,可促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自由基。研究证实,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元凶",它不仅促进病理性衰老,还可以加速生理性衰老。
4、引发老年性痴呆。研究发现,一种叫"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可促进脑动脉硬化,引发老年性痴呆。长期饱食,这种"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物质在大脑中积聚,使脑动脉发生硬化,引发老年性痴呆。《本草纲目》云"饱食不节,杀人顷刻"。《退庵随笔》中说"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
4养气,养肺要旨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人体一身之气皆归属于肺,受肺之统领,凡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皆需要通过肺的呼吸得以敷布而人体中各脏腑功能活动之气及经络、营卫之气,皆赖肺的调节而实现其升降出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可见,肺为气之主宰。正如《素问·五脏生成》中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5惜精,养肾之要道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精的盈亏,决定人的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人们常说"未老先衰",就是因为肾虚之故。明代着名医家张景岳说"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之本。故欲长寿,须补肾。"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知道了五脏六腑的的具体含义及调养五脏六腑的方法。只有五脏六腑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菩海文化
- 上一篇文章: 给你介绍一款好吃又营养的早餐点心优膳
- 下一篇文章: 王凤仪化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