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专业博物馆出现广州
经济类专业博物馆出现广州
昨天是广州市22家博物馆的又一个免费开放日,数以万计的广州市民及外地游客涌向市内各类大小博物馆,场面热烈一时。
博物馆、展览馆等已成为广州市民及外地游客文化休闲的主要去处之一。据视察,备受市民青睐的不唯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陈家祠、艺博院、广州博物馆这些历史、文化、艺术类及综合性博物馆,也有邮政博览馆、货币金融博物馆等经济类博物馆,很多具有很强专业性、知识性的经济类文物、史料逐渐为大众所认识和爱好。文物专家表示,广州是千年商都、南中国工业重镇,在中国经济、科技史及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及品牌等资源。随着我省建设文化大省、经济强省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经济领域的文物、文化资源愈来愈遭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经济类专业博物馆将在广州全面兴起。
目前广州已建成了邮政博览馆、货币金融博物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而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丝织行会博物馆等正在抓紧建设当中,年内便可完成开馆。而根据广州市文化局计划,广州还将在近几年内促进有关部门建设印刷博物馆、商业博物馆、玩具博物馆、饮食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城建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等数十个经济类等多个行业博物馆,到2005年,广州市博物馆总数将到达50个。
广州邮政博览馆
广州邮政博览馆位于沿江西路的邮政大厦,面向珠江,西接海关大楼,东邻南方大厦,与相邻的爱群大厦组成珠江沿江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其建筑本身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邮政大厦始建于1916年,其前身是当时国民政府的广东邮务管理局,80多年来一直是广州邮政的办公大楼。2002年5月,它作为广州最早的邮政建筑而被辟为邮政博览馆向公众开放,成为展现广州邮政发展历史和集邮文化的一个窗口,而其本身就见证着广州邮政历史的变迁与发展。
博览馆设在大厦二楼和三楼,共有7个展厅,分古代邮驿通讯、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和改革开放后的广州邮政四个部份。其中古代亭传邮驿的历史,从殷商邮驿、年龄邮驿,到秦朝正式制定亭传邮驿制度而一直延续了上千年。在清代客邮部份中,突出近代中国第一家邮局诞生在广州沙面的史实。史料记载,清道光十四年英国人在沙面开办了在华第一家英国邮局,当时称作客邮。尔后的光绪212年(公元1896年),清政府才正式设立大清邮政,翌年,广州大清邮政官局正式挂牌营业,营业地点就设在粤海关大楼首层的三间小屋内,当时只有7名信差投递广州全城的信件。博物馆里还摆设着当时的实寄封、邮戳,和1878年清政府发行的面值仅1分的大龙邮票。
博览馆还以丰富的实物及详实的文字图片资料,介绍了新中国邮政的发展过程。其中一些很是珍贵,1949年11月发行的广州解放红色纪念邮票特大全张,以一个整版480枚创造了世界最大版邮票的纪录。而改革开放后的广州邮政,又具有多个中国第一:1998年在5山诞生了国内第一个自助邮局,1999年在广大路诞生了第一个邮政自动储蓄所,显示出广州在中国邮政史的突出贡献。
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
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由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创建,去年6月正式挂牌,位于该校图书馆内,占地1600平方米,展线1000米,分中国货币馆和外国货币馆两部份,共收藏实物货币15000余件、复制件10000余件。
该馆的中国货币馆馆藏10大系列货币:
中国古钱币。摆设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夏商文化以来至近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其中比较珍贵有王莽货币系列和唐朝银铤、宋朝银锭等,也馆藏有宋、金、元朝各朝代纸币系列及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开办银行发行的钞票。
民国时期货币。包括孙中山在海外筹集军费而发行的金币券,和辛亥革命后各地方军阀政府发行地方货币(流通券),和官办、民办、官商合办银行、银号、钱局发行的各种纸币。该馆还白癜风最好医院藏有世界上最小的钞票―――1943年浙江地方银行发行的1分券(50mm25mm)和世界最大面额的钞票,1949年新疆银行发行的60亿元券。
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包括北伐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权发行的各式代用券、银行券等。
人民币系列。藏品包括重新中国建立前夕1948年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及尔后各年间发行的流通硬币、流通纪念币、金银纪念币、国债券和中国人民银行各造币厂发行的各式纪念章,及股票、粮票、布票、保险单据等。比较珍贵的有苏联版3元、5元、10元,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和1987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和199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
粤港澳台货币。馆藏广东、香港、澳门、台湾4省区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比较珍贵的有广东历史货币、广东地方钱票、广东省行本票、广州建城2210年纪念章(金质、银质一套两枚)。
另外的5部份展览专门针对人民币和外币反假及电子货币,介绍中国及世界主要货币防伪特点及反假斗争,展现世界货币防伪新技术、反假币仪器在钞票中的运用等。
外国货币馆在收藏系列化自由兑换国家货币之外,还收藏非自由兑换国家货币,包括退出流通和正在流通的各式纸币和硬币,纪念币、金币、银币。目前已摆设2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为观众提供了解、认识世界的窗口。
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成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大、国内著名的中医药专业博物馆。博物馆以文物、药材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等情势,展现了从医药起源、经验积累到近代医学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其中,医史馆中藏有医药文物4000余件,从夏、商到明、清都有,其中最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医疗用品如药罐、研钵、香炉、针筒等,种类数量繁多。中药标本馆藏有半个多世纪前开始搜集的近万件民间中药材。
据了解,该博物馆近日同时被列为广州市科普基地和国家科技部的全国重点医药卫生文物课题。广州市政府还拨出专款支持博物馆的建设、保护。博物馆计划于今年5月前后正式对社会开放。
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
全面反应广式中药文化的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目前完成土建工程,将在今年10月8日陈李济402年厂庆前开馆。
创建于1600年的陈李济药厂被国家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也是迄今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的中成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药制药企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间有云:广东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其中陈皮指的就是该厂所出的窖藏逾数十年的旧陈皮,曾被钦定为广东省每一年进贡慈禧太后的珍品。中医界所谓北有同仁堂,南有陈李济,陈李济一直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三足鼎立。而陈李济的历史比同仁堂早69年,是当之无愧的南药的代表。
据介绍,博物馆建在陈李济药厂内,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集中药历史、中药工艺及中药文化于一体。摆设情势是以场景复原为主,将中药制作工艺进程反应出来。博物馆还将加强科普功能,不唯一医药文物、传统制作工艺、陈李济发展故事,还包括现代中药加工制作、高科技中药加工装备及中药现代化情况、发展前景展望等内容,有的摆设物还可以让观众动手操作。
(来自:南方)
- 上一篇文章: 粉碎者之冒险行将登陆安卓平台
- 下一篇文章: 莫里很崩溃坦言想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