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有哪些分类有何区别

脂肪肝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作酒精性脂肪肝,另一类先前叫作非酒精性脂肪肝,现在叫作代谢相关性脂肪肝,后一类在日常工作中被简称为"脂肪肝”,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

之所以会有今天这样的脂肪肝患病率的逐年增加,就是和人摄入的食物的增多,尤其是食物中能量成分,(或者说碳水化合物的成分)的增多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在吃不饱饭的时候,胖子是很少的。所谓胖子就是脂肪在人体内过分堆积的结果。脂肪的来源不仅仅是从嘴里摄入的脂肪,也会有一些碳水化合物,像我们吃的主食里面的各种糖类,包括淀粉、蔗糖、葡萄糖、蜂蜜这样的一些东西,都会在人体形成脂肪,因为脂肪是人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现在医学上把肥胖引起的全身疾病统称做“代谢综合征”,它包括与肥胖相关的很多的疾病状态,比如说糖尿病、冠心病、心脑血管意外,以及女性的多囊卵巢(一种肥胖导致的生育功能障碍)。也就是说只要这种疾病和肥胖相关,那么它都可以看作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成分。因此,脂肪肝也是代谢综合征的其中一部分。

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就是脂肪沉积在肝脏中,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肝细胞内出现一些不被染色的空泡,被叫作“脂肪滴”。或者说,只要在肝脏的组织切片上找到这样脂肪滴,就可以诊断"脂肪肝"了。

回到刚才那个话题,为什么会把脂肪肝疾病分成了两种呢?为什么一种叫酒精性脂肪肝,而另一种叫非酒精性脂肪肝呢?而现在又呢改为了代谢相关性脂肪肝呢?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因为在人类还吃不饱饭的时候,脂肪肝只有一种病因,就是过度饮酒。

我们知道酒精这个东西在人类社会早期就出现了。可能是在新石器时代(最晚在青铜时代)人类就会酿酒了。在说到商纣王的“暴政"时总会说起“肉林酒海"这个故事。商朝就是青铜时代。虽然那个时候人可能大都吃不饱饭,但是会有一些人去喝酒,喝着喝着,肝脏就出现了问题。

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肥胖所引起的脂肪肝不同。它主要是由于酒精(乙醇)在肝脏内的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毒性,引起肝细胞内线粒体的损伤所导致的。线粒体的很多成分都是脂质成分,所以当线粒体受伤之后就会液化,形成脂肪滴,从而出现与脂肪在肝脏里面沉积外观相同的“脂肪肝”。

在人还比较饿的时候,在还没有肥胖相关脂肪肝的时候,医生只见过一种“脂肪肝”,就是酒精性脂肪肝。那个时候,一说到脂肪肝”这个名词就与喝酒有关系了。那么后来又出现了这种新的、与肥胖相关的脂肪肝的时候,为了区分先前那种与“酒精相关的脂肪肝,就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个脂肪肝病人不喝酒,但得了脂肪肝,就叫非酒精性脂肪肝吧。当然现在越来越清楚了,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和肥胖相关的,是与脂肪、能量代谢相关的,它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成分,所以又被改称为“代谢相关性脂肪肝”了。#健康有话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oao.com/rcbj/36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