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旧戏新编受各方关注电视剧红色娘子
红色经典旧戏新编受各方关注 电视剧《红色娘子军》引争议
本月22日,中国作协为记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2周年举行座谈会,给近期红色经典改编热浇了1盆冷水。而与此同时,不久前遭广电总局“点名”的20集“青春偶像剧”《红色娘子军》已改编终了并在海南热拍。此事引发各方关注。 这部电视剧编剧之一、长篇小说《红色娘子军》作者郭小东在接受采访中,认为电视剧《红色娘子军》是一个无伤大雅同时好看的故事。而广州军区作家金敬迈和赵江则对该剧的改编及红色经典改编热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新剧本“无伤大雅” 郭小东坦言,他改编《红色娘子军》剧本和创作同名小说纯属偶然,缘于原著作者梁信对他的信任。郭小东说,《红色娘子军》及其他红色经典在他的少年记忆中是神圣的:“我仰视它们,从未敢奢想进入它们。”他认为,梁信的电影剧本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品,非常出色地表达了那个时期的政治诉求和艺术要求。故事、人物关系、台词及其对短暂历史事件所作的形象切割,都是很是精致且深富积聚的。 在电视剧《红色娘子军》策划书中,郭小东曾意欲将之改编为一部中国版的《这里的拂晓静悄悄》,欲加进一个崭新的现代视角,从现代人的角度去审视原来的故事。但这个初衷没有被制作方认可,而在他的同名长篇小说中实现了。他说:“晓剑执笔的电视剧本与梁信的电影剧本,在故事框架、人物关系等方面并没有太大差异,只是情节扩充而已。20集电视剧的长度决定了这类扩充:延伸了吴琼花作为女奴的公道想象,扩大了她的身世背景部份,她周围的人物故事也被放大了。同时有意识地强化女人与战争的冲突及几位女战士各不相同的牺牲场面。其实很难有特别出新的地方。梁信的原作影响太大,要突破很困难。对晓剑执笔的电视剧本,我的评价是:一个无伤大雅同时好看的故事。” 改编是一种“释放” 《红色娘子军》的改编是不是会让娘子军们改爱“红装”不爱“武装”?对此很多人表示担心。但摄制方则认为,由于时期的局限、观念的匮乏、意识形态的忌讳,原作有许多遗憾和缺点,这给后来者留下了较大的再创作空间。因此,电视连续剧《红色娘子军》以主人公吴琼花和她的姐妹们的人物命运为主线,描绘一段感人至深的往事。而郭小东更是大胆地在长篇小说《白癜风怎么治最好红色娘子军》中依托想象延展出另外一条“现代时”的线索,虚构了吴琼花的孙女、南霸天的孙子等角色。而孙女对她外祖母的看法和评价,更多的是对一个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坚强女性的崇拜,而不是当作英雄来崇拜。 对此郭小东说:“梁信的电影剧本包括着人本的因素,但这些因素由于时期的原因被封闭起来了。40年过去了,我想应当释放它们。红色经典的文学局限是不言而喻的,原来的浏览记忆也是有缺点的,以现代人的审视再度创作,重新确立一个视点,还是原来的故事、人物,但已是人本的、真实的故事,是被释放的充满人间精气的人物。所以我们的任务是买通被梗塞的地方。” 不要离“红色”太远 最近上有文章指出:“目前国内之所以兴起一股改编红色经典的热潮,其主要因素是着眼与发掘其中的经济效益。就拿《红色娘子军》的改编来讲,虽然有人为这部要打造成‘偶像剧’的作品辩解――吴琼花再革命也是女人,洪常青再奇异也是男人嘛,打土豪之余搂搂抱抱有甚么不可?其实,谁都明白这样做的‘醉翁之意’。这些改编后的红色剧假设还能称为‘经典’的话,恐怕也不是‘红色经典’,而是‘粉色经典’或‘桃色经典’了。” 对这类说法,郭小东回应道:“改编了就不再是原来的。可以讨论,但没必要抹杀。难道容许‘戏说’历史,却不允许改编‘经典’?‘经典’由谁界定?文学史?文艺史家?读者?还是政府?界限在哪里?且没必要去窥测改编的‘醉翁之意’。人性、艺术深度、票房都同等重要。难道还要回到‘红色时期’的政府拨款、计划制作、单位购票、组织观看的状态?” 对改编的尺度,郭小东也强调:“不能离原来的故事太远。你只能在原来的故事里寻觅被封闭阻塞没有释放却一定可以也应当买通的东西。而且红色经典在这些方面常常都规定得比较完善,明确,纯洁。正由于原来的这类定位,也就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打开的可能性。” 小说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欧阳海之歌》作者金敬迈―― 我不赞成改编 我不赞成改编。一方面,说一句重一点的话:靠改编经典其实不能够成为真正有出息的作家。之所以称为经典,由于它们已很精致,又何必靠层见叠出的“改编”拾人牙慧,借势出名呢?须知世界上生动的人和事是永久也写不完的,总是在他人的创作上下工夫并不是严肃的艺术行动。另一方面,任何经典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特别是“红色经典”,特定历史时期的主人公是具有当时的时期标签的,虽然主人公也有男情女爱,但这并不是那个时期的主旋律,如果改编者根据商业斟酌加入主观臆想的现代社会的感情纠葛,就会抹煞经典的思想性,红色经典就丧失经典的意义和语境了。其实,你可以创作出你自己的“李子荣”、“张子荣”,没有必要非要给“杨子荣”安插一个第三者,在经典名著上去“节外生枝”不可。 广州军区作家赵江―― 我不喜欢改编热 首先,我的立场是:对红色经典改编热,我不喜欢。但对任何问题我不主张“一刀切”。我们在深入认识红色经典改编热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其中的积极意义。现代年轻人价值观是多元的,一些改编剧将历史英雄事迹在一定程度上加入现代多元人性成份,能够让这些红色经典不再被置之不理,而重新取得现代年轻人的关注和共鸣,从这一点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乃至从艺术的角度讲,红色经典并不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对《圣经》每个人的理解还有不同,何况是其实不完善的红色经典?但要注意的是,改编者的出发点应当摆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角度,以高度的社会感去引导人民群众爱国、爱党,尊重民族文化传统,这样才能获得应有的艺术效果。
- 上一篇文章: 第二轮也在意外中结束图
- 下一篇文章: 网上疯传WiFi辐射致杀精专家称此说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