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一例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一例
byqiujusheng
病史:男,64岁,农民。患者半年前体检发现肝占位,无腹痛腹胀、无发热、精神可、胃纳可。否认有乙肝病史、否认有家族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不喝酒。AFP3.03ng/mlCEA1.1ng/mlALT.1u/LAST.4u/L乙肝表面抗体、e抗体及核心抗体阳性。
影像表现:
1.CT:(1)平扫:肝右叶见一类椭圆形低密度区,CT值42.9Hu,边界尚清;病变右后缘见小点状更低密度区。(2)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与肝实质密度接近,似可见包膜强化影;病变内更低密度区各期扫描均未见强化。2.MR:(1)平扫:T1低信号,T2高信号,反相位信号减低,右后缘可见点状更低信号,脂肪抑制为稍高信号。(2)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与肝实质信号接近,延时扫描稍低信号,右后缘可见点状更低信号,似可见包膜强化影像。
术中所见:右肝Ⅴ段一5.0×4.0CM大小肿块,表面肝组织纤维化。
病理诊断:(右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小结: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为一种罕见的肝脏间质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构成。因为发病率低,临床易误诊,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根据瘤体所含组织成分比例的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影像表现,据林江、周康荣等统计,约半数以上表现不典型,常给诊断带来困难。
明确诊断意义:HAML为肝脏良性肿瘤,如果术前能够明确诊断,可以为患者免除不必要的手术。 一般认为,肝HAML多发生于女性,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多单发,右叶较常见,可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多发性结节硬化并存。一般无肝硬化病史,与肝功能损害无直接相关性。 根据瘤体所含组织成分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 1、脂瘤型:主要有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脂肪成分70%,肿瘤周围或其间可见少量畸形厚壁血管和梭形平滑肌细胞。本型影像学特点:肿瘤内存在较多脂肪为其特征。 鉴别诊断: (1)脂肪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均匀脂肪密度肿块,无其他组织成分,增强扫描无强化。 (2)脂肪肉瘤:发病率较HAML更低,通常体积较大,边缘可不规则,内部脂肪密度高而不均匀,其内软组织成分呈轻度强化,而HAML软组织成分动脉期呈明显强化。 2、肌瘤型或(混合型):主要有平滑肌成分组成,脂肪成分10%。混合型病理上表现为实性成片的肌样细胞混杂片状脂肪细胞,其间穿插着不规则的厚壁血管。此两型常呈实质性软组织肿块。本型影像学特点:CT平扫呈稍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密度常不均匀,MRI表现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常较混杂。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乃呈稍高或等密度、信号。 本型鉴别诊断: (1)肝细胞肝癌:肝细胞肝癌少数可以合并少量脂肪变性,但含量很少,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程度明显下降,低于同期肝实质密度。另外,肝癌还有其他特点,如门静脉癌栓、AFP常增高,临床常有较明显症状等特点。 (2)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为一种良性肿瘤样病变,可能是异常血管引起的反应性增生。典型CT表现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几乎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中央常可见星芒状、放射状中央瘢痕影。 3、血管瘤型:由大量的畸形血管及平滑肌细胞组成,脂肪成分较少,影像学上往往看不到。CT平扫呈低密度,典型者可见点条状血管样钙化,增强扫描可见粗大的血管影。 鉴别诊断: 血管瘤:增强扫描呈周边结节样强化,逐渐向心性充填,呈“早出晚归”征象。瘤体内极少见到点条状血管样钙化。
更多内容请阅读原帖
北京看白癜风哪最好海口治疗白癜风医院- 上一篇文章: 肝脏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 下一篇文章: 每日一例nbsp术前通过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