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无声息长出17厘米肿瘤,警惕身体内

44岁的王女士喜欢运动,自认为身体健康,甚至还与女儿计划去跳伞,但在今年3月底的例行体检中却在右肾发现了一个体积大于肾脏两倍、长达17厘米的“错构瘤”。日前,医院为她进行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切除手术。该院泌尿外科教授罗俊航提醒,肾错构瘤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难以被发现,是“沉默的杀手”,建议通过肾脏B超检查及时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罗俊航介绍,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由异常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成的肾脏良性肿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肾错构瘤通常没有症状,不做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但它在肾脏内进行性增大,不但会破坏正常的肾组织结构、影响肾功能,而且随着肿瘤的增大和血供的增加,可能会突然破裂出血,甚至由于大出血引发休克,危及生命。”错构瘤就像体内的“定时炸弹”。罗俊航说,今年春节期间,医院曾接诊一位男性患者,他的肾错构瘤突然破裂,被送至急诊连夜进行手术,切除肾脏后才保住性命。主诊医生正在手术中。相比之下,王女士的治疗更加及时。发现肿瘤后,她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经过约3个半小时手术,巨大肿瘤被完整彻底切除,肾动脉阻断肾缺血时间在25分钟以内,术中出血约毫升,患者无需输血,无血管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运用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其腹部只留下了6个直径约1厘米的微创切口。术后第6天,她便顺利康复出院。“手术的成功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罗俊航说,王女士的肿瘤在肾中央肾门处包绕肾动脉、静脉、肾盂和输尿管,而且还向外压迫下腔静脉、肠管、肝脏和胆囊,手术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血管损伤大出血、丧失肾脏和损伤周围重要脏器等严重并发症。达芬奇机器人的运用协助解决了手术操作的难题,比起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开刀留下约30cm长的刀口,机器人打孔就能完成该操作;比起同是打孔操作的微创腹腔镜,机器人具有3D效果和15倍放大的功效,同时操作更加灵巧、精准。经过机器人的辅助,王女士体内的巨大肿瘤与周围脏器大血管被精细分离,无并发症产生。虽有新技术助力,但罗俊航强调,在严重情况下,肾脏依旧无法保住需要切除。手术影像示意图,其中绿色为肿瘤,褐色为肾脏,红色为动脉,蓝色为静脉,白色为肾盂、肾盏和输尿管。“有三种情况需要切除肾脏。一是肿瘤急性破裂出血,难以止血;二是破裂出血过后,器官周围粘连过度,无法把脂肪与肾脏相分离;三是肾脏的结构、形态依旧严重破坏,保肾无意义的情况。”因此,罗俊航提醒,对于肾错构瘤,早诊断早治疗很关键。“引起肾错构瘤的诱因目前尚不明确,只能通过体检早发现早处理,把对人体损害减轻到最低”。他介绍,目前B超检查已经能够发现只有一两厘米的肾错构瘤,因此,每年体检可做一次肾脏B超检查,发现4厘米以上的肾错构瘤应尽快进行微创手术切除,以避免肿瘤破裂出血的风险,并且及时去除肿瘤对正常肾脏组织结构的破坏。南方+记者卞德龙实习生廖璜卞德龙广东健康头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oao.com/jcys/36840.html